人,不可能达到完美,但必须为了追求完美用尽全力;
人,不可能达到无限,但必须为了追求无限毕生奋斗!
一
第一次听到李小龙的大名,是二十多年前在西安电影制片厂的食堂里。那时我写的电影剧本《李清照》刚开拍。一天饭后,一男演员神秘兮兮地对我说:下午有内参片,香港功夫明星李小龙演的《精武门》。惜乎彼时武打片还刚面市,李小龙之于我还如天外游龙,便痛失了一次走近功夫大师的机会。
一错即是二十年。与李小龙的宿缘,终于在二十年后续上。如今我不仅看过李小龙主演的所有影片,熟知他的生平经历,且自认较能深悟出他的哲学思想、他的认识论方法论在武术技击上的具体应用。
虽则我知道,一个半老不老的女文人,突然崇拜起一位过世的武术大师,显得多么可疑和不可理喻。但我的爱你永远不懂——你的爱我永远不明。正是人与人爱的差别、崇拜的区别,拉开了人与人之间人性及个性的距离和档次。
一个人崇拜什么,信仰什么,一个人的本质和根性就是什么。
二
烟波浩淼的美国西雅图西海岸,静静地安息着中国一代武术大师李小龙。红褐色的墓碑上方,镌刻着李小龙心爱的哲学格言:以无法为有法;以无限为有限。下方是李小龙虔诚崇拜者的一句话:你的精神,永远引领我们追求人性的解放。
李小龙的格言,是真正超常规的智者格言。是把握了终极真理后的从“相对到绝对”。是对自己的最终界定和无畏挑战。一个人要想成为真正的自己——假令他想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,首先面临的就是对自我的深刻了解。既要理解一般人性的普遍规律,又要明了自我的特殊气质天性。他其中最难的是对本我的认识——对自己能力限度的认识。
李小龙之能成为一代武学宗师,主要取决他不仅看到并承认客观环境对人的限制,又彻悟到自身能力与这种制约的终极关系及如何处理这种关系——主客能量的转换。
常人的模式是,尽可能变有法为无法,变有限为无限(这必导致急功近利与投机邪恶),以便在短暂的人生中,以最快的速度,获得生物本能的最大满足——却不是人的内在本性的最大丰赡。李小龙的高明在于,他看出造物主“反者道之动”的造物诡计和逆动法则,尽可能先将个体自我的人性潜能充分发展,然后再与外界发生联系,进行“公正交换”。在向世界展现与奉献的同时,获得有关人性方面的最大丰足和福乐。
现代科学和物理世界的最高现实就牵涉到时间与转换、交流与关系的是否“公正”——即能量与质量绝对对称的螺旋运动。